一、肛肠科的建立与发展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创建于1954年,由上海市名中医闻茂康主任创立,前身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中医痔科(上海市第一所公立中医医院痔科建制)。科室成立初期以专科门诊为主,诊治病种主要是各类痔病、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1976年开始设立专科病房,床位数18张。1995年岳阳医院整体搬迁至大柏树新址后,业务量逐年上升,疾病谱从最初的痔瘘裂扩大到了包括下消化道的良性大肠病的诊治,床位数由21张逐步扩大到现在的两个病区,床位数共54张。年收治住院病人1100余人,门诊量13000余人次,年手术1500余例。
二、学科特色与成就
肛肠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制了一系列特效中药制剂,拥有芪参固托合剂、棕榆敛血合剂、化痔膏、中药3#外洗方等院内制剂及各种中医传统和中西医结合的肛肠手术诊疗方法。肛肠科诊疗特色:套扎疗法、结扎疗法、注射疗法、中药敷药、熏洗疗法、热罨疗法、优化肛管松解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切掛术、ppH术、RPH术,温脾润肠法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理中清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等。研制的"吸引套扎法"在 年获得上海中医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在 年"肛垫上粘膜套扎术"被评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诊疗技术项目、为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病专科。
三、医疗工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作
肛肠科建科初,全名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中医痔科,由上海市名中医闻茂康在1954年创立,建科初期共有3名医生,收治病种主要是各类痔病、各类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等。闻茂康主任不但继承了中医外科、痔科的学术经验,而且有所发展创新,尤其是改进了枯痔疗法和中医挂线疗法,如改良枯痔散的剂型,既简化了操作,疗效又明显,在《外科正宗》三品一条枪的基础上,创制了四品散、五品散,降低了砒的毒性,在煅制砒矾药时,闻茂康主任采用敞开封盖的方法,尽量让砒药的毒性随烟而散去,借砒石之性味于白矾之中,所谓"存其砒性,减其毒性",此外闻老针对高位复杂性肛瘘,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切开疗法加挂线疗法治疗,挂线采用桑皮纸裹枯痔散(四品)捻成细绳状引入窦道打结扎紧而切开窦道,并结合肛瘘部位的深浅,复杂程度,采用分次手术,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使痔、瘘疾病的疗效显著提高,缩短了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1958-1960年,就诊病人络绎不绝,最高时的登记患者约1400余人,特创结扎疗法,并在中医学会学术报告会进行推广,于全市各医院普及痔结扎疗法,当时华山医院、公费第四门诊部、纺织第三医院等都到五门诊部来取经学习。由于有了一定的普及,全国肛肠学会邀请上海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参加全国学术研讨会,由此第五门诊部也就成了全国肛肠学会的领导单位,从此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的痔科声名远扬,进修、取经人员络绎不绝。1976年在闻茂康主任带领下,设立了痔病专科病房,床位数为18张,前来就诊的病人除国内病人外还有许多外宾(如苏联专家及家属),名声享誉海内外。
建科中期,由岳阳医院老中医洪才裕担任科室主任,洪才裕主任师从名中医闻茂康老主任,收治病种包括各类痔病、肛瘘、肛裂、肛周脓肿及部分炎性大肠病的中医治疗,洪主任1958年在上海首先使用结扎疗法治疗痔病,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的特点,且能保护好肛门功能,后来在结扎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手术方式,经历了环形套扎、血管钳套扎、真空吸引套扎三个过程。
1992年,孙建华担任岳阳医院肛肠科主任,科内仅有陈新静、陆溶、高凌卉三名医生。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孙建华主任带领科室全体成员,努力提高科室业务量,扩大科室规模。1995年,随着岳阳医院整体搬迁至大柏树新址后,肛肠科床位数扩大到了21张,随着每年业务量的不断提升,至2000年床位数达到34张,年手术量800余台,2006年陈新静任肛肠科副主任,主管科室临床业务,科室搬至病房A楼,病区扩大为2个,拥有床位数54张,在编医生1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年收治住院病人1100余人,门诊量13000余人次,年手术1500余例,疾病谱从最初的痔瘘裂扩大到了包括下消化道的良性大肠病的诊治,肛肠科诊疗特色有:套扎疗法、结扎疗法、注射疗法、中药敷药、熏洗疗法、热罨疗法、优化肛管松解术治疗肛裂、高位复杂性肛瘘切掛术、ppH术、RPH术,温脾润肠法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理中清肠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等,并制定了痔瘘裂的诊疗常规。 2009年III期痔病被列为单病种路径。
四、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
闻茂康主任曾发表"肛门疾病312例疗效分析"、"改进枯痔散用法的经验"、"用插药疗法治疗内痔的临床观察"、"肛瘘挂线疗法采用纸制药线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肛瘘"等论文,为中医肛肠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洪才裕主任最早在上海开展结扎疗法,并且在结扎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手术方式,经历了环形套扎、血管钳套扎、真空吸引套扎三个过程,1974年发表《套扎疗法治疗内痔的临床实践》,第一次在国内登载了套扎法治疗内痔的文章。1980年研制的"小胶圈套扎法"获得上海中医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肛肠科长期坚持临床与科研工作并重的原则,至今先后完成上海市局级课题5项、上海市科委项目1项,协助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中管局课题1项,在研课题5项。共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五、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1979年与中医学院电教科合作创作教育电影教育片,以常见肛门病防治拍摄制片,在卫生部电化教育会议上放映并获奖。
1995年闻茂康主任编著的《实用中医痔科学》成为指导从事痔科医护人员防治肛肠病的专业书籍,并作教材使用。
肛肠科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科室每年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七年制学生、第二军医大学的中医外科学的课堂教学任务和临床实习带教任务。科室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内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凌卉副主任医师入选2008年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项目,王振宜副主任医师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培养对象,于2006年赴法国波尔多肛肠病中心临床留学,获得法国肛肠病专业大学文凭,并入选201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培养计划,冯卓医生入选2009年岳阳医院青苗培养计划,吴炯医生入选2010年岳阳医院青苗培养计划,韩昌鹏医生入选2011年岳阳医院青苗培养计划。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7月8日
星期二
7月9日
星期三
7月10日
星期四
7月11日
星期五
7月12日
星期六
7月13日
星期日
7月14日
星期一
7月8日
星期二
7月9日
星期三
7月12日
星期六
7月13日
星期日
7月14日
星期一
7月10日
星期四
7月11日
星期五
7月12日
星期六
7月13日
星期日
7月14日
星期一